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徐可可 報道
在我國積極推動“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鋼鐵行業能否如期實現既定目標?如何看待低碳新技術開發面臨的高成本問題?進入碳市場會對鋼鐵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圍繞這些熱點話題,11月28日,在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召開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專家委主任、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毛新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對鋼鐵行業低碳發展提出了三點重要判斷。
圖為毛新平院士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判斷一:2030年前鋼鐵行業將如期實現碳達峰
在2030年前積極推進穩步實現碳達峰,是中國鋼鐵行業的共識。
鋼鐵行業碳達峰與產量密切相關,整個行業產量達峰,碳總量就會隨之達峰。對于在6年的時間里能否如期實現碳達峰,毛新平給出了肯定的判斷:“我認為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達峰目標沒有問題。”
“這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他進一步闡述道。第一點基于對鋼產量的判斷。從近幾年中國鋼鐵工業的鋼產量情況來看,2020年鋼產量達到了約10.65億噸的歷史新高。隨后幾年,在我國推行“雙碳”戰略的背景下,同時受到全國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影響,鋼產量往下略微調整,去年已降至10.19億噸。具體數據顯示,目前鋼產量正處于高位盤整,隨后是長周期的下行階段。第二點是基于對中國社會未來經濟發展態勢的判斷。鋼鐵作為基礎性材料,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基于以上兩點,我認為當前中國鋼鐵工業基本在峰值位置上盤整,未來長周期將呈現下行趨勢。因此,中國鋼鐵工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沒有問題的。”毛新平表示。
判斷二:低碳新技術實現商業盈利是必須實現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在低碳發展方面已投入大量資金,并且未來仍需持續大規模投入。“新技術開發帶來的高成本問題,是推進碳中和相關工作的最大障礙。這個問題不解決,碳中和的相關工作就很難推進。”毛新平指出。
“《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明確提出中國鋼鐵工業‘雙碳’六大技術路徑。無論哪條路徑,其底層邏輯都是技術創新,即我們需要不斷開發并且推廣應用一系列新技術,才有可能實現鋼鐵工業的碳中和。然而,任何一項對推進碳中和有比較顯著作用的技術,它的開發投入一定是巨大的。”毛新平表示,“事實上,目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一些相關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都充分暴露了這個問題。”
那么低碳技術的開發是否存在技術可行性與商業盈利性相互促進的機遇?對此,毛新平認為,低碳新技術在商業上實現盈利是有可能的,而且必須實現。
1噸鋼排放1.99噸二氧化碳。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世界范圍內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8%,未來會占到10%。也就是說,鋼鐵材料還將大量使用,但是在全球氣候治理的背景下,鋼鐵工業目前的碳排放強度難以接受。這樣勢必會推動人們不斷開發新工藝新技術,來有效解決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問題。同時,這些技術要得到廣泛地推廣應用,在經濟上必須是可行的。從這個邏輯來看,低碳技術開發實現商業平衡,即取得盈利,是一定要實現的目標。”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涉及到多種因素,包括在技術開發過程中的方向選擇、路徑選擇、成本控制等。此外,從社會層面來看,怎么使得低碳技術的價值能夠得以客觀評價,也需要相關社會政策的配套,例如碳交易。我相信,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最終會達成低碳發展與商業盈利的平衡。”毛新平說道。
判斷三:進入碳市場對于鋼鐵行業推進碳中和具有里程碑意義
今年底,鋼鐵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毛新平認為,這對于鋼鐵行業推進碳中和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需要開展一系列工作,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成本增加。在當前市場形勢不佳的情況下,盡管大家認識到碳中和的重要性,但當面臨成本增加時,企業往往猶豫不決。所以,要想推動碳中和,必須讓企業有動力。現在碳市場剛啟動的時候力度可能不那么大,但我相信今后會逐漸加大力度,最終能夠讓企業主動推動相關的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并能得到合理的回報。因此,我認為將鋼鐵行業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毛新平表示。
鋼鐵行業如何做到有備入市?毛新平給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做好人才儲備。碳中和涉及的專業面非常廣泛,是學科交叉的新領域。它需要一些具有復雜的專業背景的人才。然而,目前鋼鐵行業還沒有專門化的人才,因此培養和儲備這樣的人才非常重要。
二是做好技術儲備。任何一項技術的開發都有周期性,鋼鐵行業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在相關技術方面做好儲備。
三是做好資源方面的儲備。例如,廢鋼作為一種低碳屬性顯著的原料,未來在鋼鐵生產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鋼鐵企業應該在相關的資源方面做好布局和儲備。
“在此期間,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都應發揮各自的作用。政府應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不僅針對鋼鐵行業,還要兼顧社會各方的平衡。高校和科研機構則應致力于新技術的開發和儲備工作。企業應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進行技術開發,積累技術,儲備人才。這樣當市場機會來臨時,企業才能迅速行動,實現商業盈利。”毛新平最后說道,“這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努力,做好相關儲備工作,迎接未來的挑戰。”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華昌公司專業冶金裝備、工業電爐開發制造項目建設綜合服務商,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
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