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3日訊(記者郭松橋)“在‘雙碳’目標下,山西省正在全面推進鋼鐵及焦化行業低碳轉型,但面臨多重挑戰。”這是財聯社記者參加“鋼鐵行業碳減排國際交流會”上的熱點討論話題。交流會由國際非政府組織鋼鐵業觀察、亞洲氣候行動者組織和國內媒體能聯社聯合舉辦。
來自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鋼鐵已持續26年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鋼鐵生產和消費中心。2022年,全國累計生產粗鋼10.18億噸,占到全球的54.0%。
具體看山西,作為我國的鋼鐵生產大省之一,近年來,山西省鋼鐵行業穩步發展。2021年,全省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5988.4萬噸、6740.7萬噸、6173.9萬噸,粗鋼產量在全國各省鋼鐵生產中排名第五。
目前,山西省粗鋼生產大部分采用長流程煉鋼工藝。據介紹,2022年,其粗鋼產量為6423萬噸,長流程鋼占比超過95%。
太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寇靜娜以山西企業為例,來說明中國企業的減碳實踐。晉南鋼鐵使用噴吹純氫氣開展高爐氫冶金降碳減排,按鐵水年產量640萬噸核算,一年可減少焦炭消耗7.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萬噸。這一項目今年6月獲得了冶金科學技術獎,也是全國現在最主要應用的示范基地。
鋼鐵行業的減碳轉型對于焦炭提出更大挑戰。全國20%以上的焦炭產自山西,山西的焦炭產量和凈外調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山西鋼鐵及焦化行業低碳轉型需考慮到發展現狀及轉型挑戰”,寇靜娜強調。目前山西鋼鐵企業已采用升級改造傳統工藝、全流程數智化、投資光伏發電項目、探索應用氫冶金技術及鋼化聯產、鋼焦融合等方式推進低碳轉型進程。但面對現狀,山西焦化行業將在2025年前后達峰。且未來,山西仍將在較長時間內作為全國焦炭生產基地和鋼鐵行業的重要上游原材料行業而存在,在2050年前后,山西將作為全國最后的省份退出焦化行業。
寇靜娜還介紹了山西省鋼鐵企業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加快分布式光伏在鋼鐵行業推廣應用的案例。鼓勵鋼鐵企業與能源公司合作,就近大規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從而保障能源供應的情況下,促進企業能源結構優化及低碳發展。
交流會上,除了關注山西鋼鐵行業低碳轉型,落基山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劉希元還分享了歐洲和美國鋼鐵行業正在發生的轉變,她認為通過再生鋼、近零碳的冶金過程、碳捕集、二氧化碳移除及其他低碳技術進行降碳,全球鋼鐵行業到2050年可實現凈零排放。以歐洲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和美國的通脹法案為例,她指出這些政策激勵措施使得不同脫碳技術具有了價格競爭力。
劉希元也對中國鋼鐵行業減碳提出四項重點舉措的建議,即使用綠氫(或碳捕集與封存)來還原鐵礦石、使用清潔能源煉鋼、盡最大可能利用廢鋼以及考慮未來長期氫能和可再生資源未來下降的趨勢,做出合理設備改造投資決策。
(財聯社記者 郭松嶠)
華昌公司專業冶金裝備、工業電爐開發制造項目建設綜合服務商,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
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